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开工建设
今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复旦大学医学学科建设开启新篇章——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已获立项立项,将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前湾片区正式开工建设。
集教育、科研、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创新高地将对标全球领先的医疗中心,以国际化、高水平为建设标准,连接周边产业和医疗资源,共同打造教育改革、医疗领域科技人才、生物医药产业整体招聘区的综合试验区。将打造四大主要功能:自主培养创新医学领军人才、前沿医学科技创新源泉y、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高水平国际服务开放。
园区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前湾片区。位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核心承载区。由5块地块组成,北至汝雅路,东至徐亭路,南至吉寨铺,西至西界河。
传递国家战略,策源生物医药迈向新高度
2018年底,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主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复旦大学由此成为全国首个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开启了医学教育创新的“破冰”之旅。
抓住这个机会,傅丹大医学院全面启动“医学教育改革2.0”,率先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新路径。近年来,复旦大学在癌症精准诊疗、遗传病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基因转录机制、中医药循证研究、新发传染病防控等多个前沿方向取得突破。其许多成果具有国际影响力。
虹桥医学创新园作为复旦大学新发展的黄金地段,被寄予厚望。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紧密结合,将国家战略需求和“第一复旦”建设有机统一。目的,拓展战略教育空间,适应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为科学的医学教育模式和科学创新提供战略支撑。范式。
以虹桥医学创新园为重要抓手,复旦大学将全面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着力开发创新型生物医药资源,为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贡献复旦力量。
发展“新医学”,构建“顶尖医学院+顶尖医院+创新企业”合作模式
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的建设不是简单的空间扩张,而是学校发展医学新学科、促进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r 学科。
一方面缓解学校经营空间压力,落实国家“扩大优质本科专业”战略决策,服务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深度对接产业需求、产业边界和棉桑战略,构建“龙头医学院校+龙头医院+创新型企业”协同模式。加强医教协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总体布局。枫林校区以医学人文教育和临床技能培养为主,主要开展本科教育和临床研究生培养。虹桥园区定位为医学科技高地和学术研究生教育重镇化。配备大量科研空间。作为复旦医学新途径的主要承载区,重点关注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切图拉德领域。实现科研创新和技术创新功能,打造“基础研究-临床创新-产业应用”无缝链接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为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服务上海“五个中心”整体发展赋能。
虹桥医学创新园依托“顶尖医学院+顶尖医院+创新企业”创新联盟,高效对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以及虹桥南段创新医药及器械龙头企业完善新虹桥中心,共建一流医疗中心。
聚焦国际前沿领域,打造学科创新“Medi”框架
虹桥园区将充分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综合、医学学科的总体优势,推动医学遗传学与精准诊疗、细胞与基因治疗、疫苗与生物安全、异种移植、健康老龄化、核医学等医学技术赛道等学科未来学科布局,形成多个领先学科群(多学科),赋能战略平台支撑(强化平台)、先进技术体系驱动(驱动技术)和有效地“医学”学科变革结构由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国际组织组成。
据悉,该公园初步预计将于2030年,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区位优势,整合复旦附属医院和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临床资源。未来,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向虹桥集聚,为上海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新地标提供关键引擎,打造国家科技依赖的战略科技力量。
为提高土地、资金和人才的使用效率,建设令师生满意的校园,学校将于近期推出公园总体规划和建筑概念规划合集。
日报上海分社 王莹
WS690F0C0BA310CECA48B7BB62
https://sh.chinadaily.com.cn/a/202511/08/ws690f0c0ba310ceca48b7bb62.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等)的版权归其所有。ia信息等)属于中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准东电厂与上海综合工程研究院合作构建火电智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