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乐文:十八年深耕辽吉文化,本土力量推动海
在海南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时期,万宁李集镇曾经的“菜贩”曹乐文,用十八年的坚持和努力,完成了从瓜菜贩到当地文化守护者的转变。他以一个明白人的身份敲开历史之门,系统挖掘、整理和弘扬明代名臣廖济的文化遗产,全力推动文化历史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为海南本土文化自信和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鲜本土动力。
神话起源:放生意,投身文化挖掘
曹乐文与廖吉的缘分,是从他小时候听到的“廖天官”的传说开始的。 2008年,怀着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热爱,他毅然放弃了一直经营的瓜菜生意求学多年,回到家乡致力于辽吉文化研究。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曹乐文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开启了多地搜集史料之路。
他曾游历万宁、陵水等地,探访人们,探寻与辽机有关的踪迹;他自费北上河北、天津、北京,参观了廖济的出生地和陵墓,还参观了故宫、国子监等历史古迹,只为获得更详细的研究资料。在寻找过程中,他常常发现令他遗憾的文物被毁,辽姬的后裔也没有找到,但他从未动摇过深入了解辽姬文化的决心。
曹乐文告诉记者,为了增强自己研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他积极联系国内外学者。他邀请了明代历史专家并委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泽英对廖济的著作《大学一瞥》和《中庸一瞥》进行征集和重点报道。经过两年的努力,2010年,他主编的《廖吉研究集》正式出版。明史专家毛佩琪为该集作序,称廖济、丘浚、海瑞为“南海三巨头”。这一成就填补了海南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从研究到实践:多方努力推进文化落地
在曹乐文看来,文化研究并不是终点。最终目标是让辽吉文化从纸上走向现实,造福当地发展。他牵头发起成立海南省辽吉文化研究会,多次举办学术论坛,吸引国内知名学者参与,成立了海南省辽吉文化研究会。辽机文化研究的专业交流平台。
2016年,曹乐文牵头组织召开“辽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座谈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辽吉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为项目推进凝聚共识。
创新表达:拓展文化传播和产业路径
近年来,曹乐文不断拓展辽吉文化和海南本土文化的表达。在深入研究文史的同时,他发现了海南歌谣独特的韵律和文化联系,进而致力于音乐创作。其创作的海南歌曲《黎罗拉》荣获省级奖项;猿猴与黄兆安合作演唱的《请到陵水来》在视频平台播放量超过180万次,成为传播海南风俗传统的“商业声名片”。
为继续推进辽吉文化项目,曹乐文注册了文化旅游公司,通过创作歌曲、举办音乐会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为辽吉文化项目招商引资。他还撰写了电影剧本《追梦者》,现已审稿完成。拟以音乐电影的形式展现海南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渴望和传承,让辽吉文化以更加透明的方式走进大众。
文旅融合:文化责任助力乡村振兴
在曹乐文眼中,廖吉不仅是一位与王阳明海南历史思想有着深厚渊源的“重臣”,而且象征着值得当代人传承的“诚实”和“良心”品格。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提出了在辽吉镇建设“天官家乡共享农场”的设想,规划包括重建廖济祖居、王阳明书院等业态,既保护文化遗产,又为当地创造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文化。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和支持。
“你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广东海南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高伟的这句话,是曹乐文十八年坚持的见证。如今,海南正在全力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曹乐文及其团队推动的辽吉文化项目,不仅是对当地地标人物的重新发现,也是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有益探索。扎根基层的“草根文化卫士”正在为海南复兴谱写稳定动人的篇章不变的初心和务实的行动体现了价值和文化自信。
(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陈博文|郑子良)
WS68F8D8B7A310C4DEEA5EDB72
https://hain.chinadaily.com.cn/a/202510/22/ws68f8d8b7a310c4deea5edb72.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mga评论:[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第十六届亚太物理学学术会议在海口开幕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